全网热搜满级儒生在人间全本小说免费阅读_满级儒生在人间全章节免费阅读_(满级儒生在人间)最新章节列表

「满级儒生在人间」在线阅读

满级儒生在人间

连载中 免费

穿越低武世界,绑定读书就变强系统。沈青本以为能悠闲读书,兑换神功秘籍,从此逍遥世间。可系统商城里的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是什么东西?直到他看见兑换列表里《核裂变拳法基础理论》与《量子修仙入门指南》时,才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。更诡异的是,这低武世界竟无人能伤他分毫,仿佛有股无形力量在庇护。沈青放下书卷,第一次认真思考:他到底是谁?这世界,又到底是谁的棋局?

接下来的日子,沈青的生活陷入了一种清苦却规律的节奏。

全网热搜满级儒生在人间全本小说免费阅读_满级儒生在人间全章节免费阅读_(满级儒生在人间)最新章节列表

每日天未亮即起,就着冷水啃完干硬的粗粮饼子,便锁好铺门,踏着晨曦赶往城东的青松书院。他往往是第一批到达书院的学子之一,趁着晨光熹微、院内人少清净,或是寻一处廊下默诵经义,或是直接钻进藏书楼,在管理员老先生惺忪的睡眼中,开始一天的阅读。

书院的课程安排得颇为紧凑。上午多是经义、史学等主科,由陈山长或几位资深的先生讲授;下午则是诗赋、礼制、律法乃至算学等杂科。沈青如同海绵吸水般,贪婪地汲取着每一点知识。他逐渐熟悉了各位先生的授课风格:陈山长引经据典,微言大义;教史学的王先生善于将枯燥史实讲成跌宕故事;教诗赋的苏先生则风流蕴藉,注重性灵感悟。

高效记忆法和精力集中术的效果在持续的学习中愈发凸显。他能更快地记住课堂要点,更深入地理解经典奥义,甚至在苏先生的诗赋课上,凭借前世积累的文学素养和强化后的逻辑思维,对某些诗词的意境营造提出了些许独到见解,虽显稚嫩,却也引得苏先生微微颔首,多看了他几眼。

【叮!宿主深度理解《孟子·尽心章句》核心思想,获得积分+8】

【叮!宿主分析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经济思想,获得积分+6】

【叮!宿主尝试创作五言律诗,初步掌握平仄对仗,获得积分+4】

系统的提示音成了他单调生活中最悦耳的伴奏。积分稳步增长,虽然每次增幅不大,但积少成多,看着积分余额从65点慢慢攀升至90点、100点……那种实实在在的进步感,是支撑他度过清贫岁月的重要动力。

与孙志远的同窗之谊也渐渐深厚。孙志远家境虽比沈青略好,但也属清寒,两人在学业上相互切磋,偶尔也会分享从家中带来的简单吃食。沈青从孙志远那里了解到更多书院的人情世故,比如哪位先生严厉,哪位先生宽和,哪些学子家世显赫需稍加留意,哪些则如他们一般是真正的寒门子弟。孙志远还告诉沈青,书院每隔半月会有一次小考,成绩优异者,或有微薄的“膏火”奖励,这让沈青对半月后的小考更多了几分期待。

当然,并非所有都是顺心之事。赵蟠依旧时不时找茬,或在沈青回答问题时发出不屑的嗤笑,或故意在经过时撞掉他的书本。但或许是因为书院规矩森严,或许是对那两次诡异的“意外”心有余悸,赵蟠始终不敢有太过分的举动,仅限于这种小打小闹的挑衅。沈青大多选择无视,全副心神都沉浸在学业中,让赵蟠的挑衅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,倍感无趣。

最大的压力,依旧来自经济。五百文的月费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。他当砚台得来的银钱已所剩无几,每顿饭都精打细算,常常是一个粗粮饼子就着凉水便是一餐,身形更显清瘦。身上的青衫洗得发白,肘部甚至开始出现轻微的磨损。

必须想办法赚钱了。

这日散学后,沈青没有直接去藏书楼,而是找到了书院里专管文书抄录的李管事。李管事是个干瘦的中年人,正伏在案上核对账目,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。

“学生沈青,见过李先生。”沈青恭敬行礼。

李管事头也没抬,嗯了一声:“何事?”

“学生……学生想问问,书院可有抄录书籍的活计?学生愿效微劳,工钱不敢多求,只望能补贴些笔墨费用。”沈青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而不卑不亢。

李管事这才抬起头,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眼镜,上下打量了沈青一番,目光在他洗得发白的衣衫上停留片刻,淡淡道:“抄书的活计是有,不过要求也高。字迹需端正清晰,不得有错漏污损。工钱按页计算,普通经义,每页五文;若是需要精抄的珍本,或带插图注解的,每页十文。你可有把握?”

五文一页……沈青心中快速计算。就算一天能抄十页,也不过五十文,还需自备笔墨纸张。而抄书极耗精神,不可能全天进行。这收入,对于五百文的月费而言,仍是杯水车薪,但总算是个开端。

“学生愿意一试。”沈青从书袋中取出自己平日课业的稿纸,双手奉上,“这是学生平日习字作文的稿纸,请李先生过目。”

李管事接过稿纸,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,随即目光一凝,又仔细看了起来。稿纸上是沈青用工楷抄写的一篇《论语》章句和一段自己的义理阐述。字迹工整清秀,结构平稳,笔锋虽略显单薄,但法度严谨,在一众学子中已属难得。

“嗯……字还算过得去。”李管事脸色稍霁,将稿纸递还,“既然有心,便给你个机会。这里有一部《小学集注》,需抄录副本三份。这是底本,这是抄录用纸。规矩方才已说,错漏需自己赔纸重抄。你先试抄十页拿来我看。”

“谢李先生!”沈青心中微喜,双手接过一叠微黄的竹纸和一本旧书。

寻了个僻静角落,沈青铺开纸张,磨好墨。他并未急于下笔,而是先仔细阅读了要抄录的内容,做到心中有数。然后,凝神静气,回想《书法速成指南》的要点,力求每个字都做到完美。

抄书是件极耗心神的细致活。不仅要保证速度,更要保证质量,不能有丝毫错漏、涂改。沈青全神贯注,笔尖在纸面上稳健移动,发出均匀的沙沙声。得益于精力集中术,他能长时间保持专注,手腕也不易酸麻。

一个时辰后,十页工整清晰的楷书抄录完毕。他仔细检查了一遍,确认无误,才吹干墨迹,整理好拿去交给李管事。

李管事接过,逐页仔细查看,甚至拿出放大镜比对了几处细节,最后点了点头:“尚可。便按此标准抄录吧。三日后来交第一批,至少三十页。”说着,记下了沈青的名字和领取的纸张数量。

“学生遵命。”沈青松了口气。这第一份“工作”,算是暂时拿到了。

带着抄录的底本和剩余的纸张回到书铺,天色已晚。沈青点燃油灯,就着微弱的光芒,一边啃着冷硬的饼子,一边开始晚上的自学。他先复习了今日课堂所学,然后才开始抄书。抄书的过程,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练字,只是更为枯燥。

直到深夜,手腕传来明显的酸胀感,他才停下笔。看了看今晚的成果,又抄了约八页。加上白天的十页,便是十八页。按此速度,三天完成三十页问题不大,可得一百五十文。虽然微薄,但总是一个开始。

【叮!宿主抄录《小学集注》十页,加深对蒙学教育思想理解,获得积分+5】

【叮!宿主持续练习书法,楷书熟练度提升,获得积分+2】

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。沈青微微一愣,随即了然。抄书并非简单的机械劳动,在抄录过程中,他确实对《小学集注》中关于童蒙教育、行为规范的内容有了更细致的体会,而书法练习也从未间断。系统认可这种“深度”的重复劳动。

这倒是个意外的收获。既能赚取微薄的收入,又能巩固学问、练习书法,还能获取积分,可谓一举三得。

接下来的三天,沈青的生活节奏更加紧凑。白天在书院听课、阅读,利用午休和散学后的碎片时间抄书,晚上回到书铺继续自学和抄写。他像一只辛勤的工蜂,忙碌却目标明确。

三日后,他将抄录好的三十五页工整书稿交给李管事。李管事查验后,满意地点点头,从抽屉里数出一百七十五文铜钱,推给沈青。

“这是你的工钱。字迹保持得不错,下次若有活计,再找你。”

沉甸甸的一串铜钱入手,带着金属特有的冰凉触感。这是沈青来到这个世界后,凭借自己劳动挣得的第一笔钱。数额不大,却意义非凡。他小心地将钱收好,心中踏实了不少。

“谢李先生。”沈青真诚道谢。

有了这笔收入,加上之前的一点结余,沈青终于敢去粮店买了些稍好点的米,甚至割了一小条肥肉,晚上回到书铺,用破陶罐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肉粥。久违的油腥和米香让他胃口大开,连吃了两大碗,一股暖流从胃部扩散至四肢百骸,连日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不少。

“还是要活下去,才能更好地读书。”沈青看着空了的陶罐,心中感慨。

经济压力稍缓,沈青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业中。他逐渐摸索出获取积分的最佳方式:听名师授课效率最高,其次是深度阅读和理解典籍,单纯的背诵和机械抄录效率较低。他将每天的时间进行规划,上午专注听课,下午博览群书(尤其侧重能提供更广阔视野的史籍和杂家著作),晚上则复习巩固,练习诗文,并完成抄书任务。

积分稳步向150点迈进。他看着商城里那本标价50积分的《历科程墨精选》(一部近几科优秀八股范文汇编),心思再次活络起来。直接学习经过检验的优秀范文,对八股文的写作套路、破题技巧肯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。而且,兑换知识类书籍,本身也能获得积分吧?

犹豫再三,考虑到半月后的小考在即,而八股文正是考试的重点,沈青终于下定了决心。

“兑换《历科程墨精选》。”

【兑换成功!消耗积分50点,剩余积分103点。物品已发放至系统空间。】

一本厚实的、散发着墨香的线装书出现在系统空间。沈青将其取出,书籍的质感与这个时代的刻本无异。他迫不及待地翻开。

书中收录了最近三科乡试、会试中墨卷(考生答卷的抄录本)的精华部分,每篇范文后面还有当时考官简短的批语。沈青一篇篇读下去,立刻感受到了与自学经义截然不同的体验。这些范文,结构严谨,破题精准,承转起合如行云流水,对经义的阐释既符合朱注,又不乏个人见地。尤其是那些被考官圈点为“高古”、“浑厚”、“清真雅正”的篇章,更是让他受益匪浅。

他不仅看文章内容,更仔细揣摩其写法:如何从题目中引出圣贤道理,如何层层推进论证,如何收束全文,点明主旨。这比单纯听先生讲解理论要直观得多。

【叮!宿主研读优秀八股范文《民为贵章》,领悟“尊题”之法,获得积分+6】

【叮!宿主分析范文《不以规矩章》结构,掌握“擒题”技巧,获得积分+5】

【叮!宿主对比多篇范文破题方式,理解“冒头”重要性,获得积分+7】

积分获取效率果然大幅提升!短短一个晚上,随着他对范文理解的深入,积分又增长了近30点,总积分回到了130多点!这50积分花得物超所值!

接下来的日子,沈青白天在书院学习理论,晚上则结合《历科程墨精选》揣摩实战技巧,并尝试自己选题练习。有了范文作为参照,他写作八股文的能力肉眼可见地提升,虽然笔力依旧稚嫩,但至少在结构和破题上,已渐渐摸到门道。

半月时间,转眼即过。书院例行的旬考之日到来。

这次考试更为正式,地点仍在明伦堂前,但案桌间距拉开,有先生巡视。考试内容贴经、墨义之外,重中之重是一篇完整的八股制艺,题目出自《论语》——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。

看到题目,沈青心中微定。这正是他近期重点练习的类型。他沉心静气,回忆范文的章法,结合自己的理解,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手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,一步步写来,虽谈不上文采飞扬,却也中规中矩,结构完整,义理清晰。

考试结束,试卷被收走。沈青对自己的发挥基本满意。能否获得膏火奖励尚是未知,但至少,这半月的苦功没有白费。

等待成绩公布的两日里,沈青依旧按部就班地读书、听课、抄书。他注意到赵蟠考完后有些志得意满,似乎觉得自己考得不错,看向沈青的眼神又带上了惯有的轻蔑。

沈青不予理会。他现在更关心的,是自身实力的积累,以及那缓慢增长却坚定不移的积分。

终于,在次日下午的经义课上,陈山长拿着批阅好的试卷,走进了明道堂。所有学子的目光都集中在他手中的那份名单上,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