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七七年五月,四九城。
春风里还夹着几分凉意。
正阳门下,前门大街,韩春明推着一辆二八自行车,顶着风往前走。
他怎么也没料到,自己不过是看剧时随口抱怨了一句,竟莫名其妙穿进了《正阳门下》的世界,还成了剧中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主角韩春明。
好在韩春明向来适应力强,折腾了一阵子,总算习惯了四十多年前的生活,也接受了现在的身份。
眼下推着的这辆二八自行车,就是他最近折腾出来的成果。
可别小瞧这玩意儿——这年头,自行车可是实打实的稀罕货,地位不比后来的私家车差。
当然,韩春明这辆不是新的,顶多算个八成新。
没办法,这年代自行车不便宜,他一个刚从乡下回城的待业青年,兜里比脸还干净。
家里帮衬?想都别想。
老韩家是胡同里出了名的穷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韩母天天精打细算,都快成半个账房先生了。
恨不能将每个铜板都劈成十瓣儿使。
只得靠自己双手打拼。
说起韩春明这辆二八大杠,还是他从大哥韩春松那儿哄来十块钱,收了辆破车和零配件。
东拼西凑修好后,推到树荫下的修车摊,"倒腾二手货"赚了笔。
接着......
再收车、修车、卖车......
折腾了几天,倒腾了好几回......
如今韩春明不仅得了这辆八分新的二八大杠。
兜里的大团结,也从一张变成了十张!
"推着这车回去,今儿个总算能挺直腰杆了!"
眼瞅着快到胡同口,韩春明嘴角都快咧到耳根。
倒不是他眼皮子浅。
自打穿越过来,这小日子过得实在憋闷。
韩春明是七四年去房山插队的。
了解那段岁月的人都清楚。
那会儿正赶上"**"闹得最凶的时候。
早几批回城的青年,还能赶上招工分配。
可随着回城的人越来越多,工作机会就金贵了。
轮到韩春明这批人回城时,差事早就抢破了头。
穿越前,原主已经在家闲晃了个把月。
搁现在说,就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,在家躺平。
喘口气都遭人白眼!
当然。
除了能出口恶气。
最要紧的是。
有了这车和钱。
总算能改善眼下这苦日子。
穿越这些天,顿顿都是剌嗓子的窝头。
半点油星子不见,韩春明眼睛都饿得发蓝。
"这才刚起步!"
"往后......日子指定越过越红火!"
这个时代……物资短缺,条件艰苦!却也是个遍地机会的年代。
"上辈子白手起家都能赚几十亿,如今手握好牌,岂不更易成功?"
正思索间,一座斑驳的四合院映入韩春明眼帘。
这就是韩家所在。
这座三进院落里,除了韩家,还蜗居着八户人家。
总共住了五十多口人。
算是这个年代的独特风景。

虽说拥挤了些。
可热闹!
还没进院,各家声响就已传入耳中。
几个邻居眼尖,老远就瞧见了韩春明。
目光落在他推着的二八自行车上,纷纷露出诧异神色。
不过惊讶转瞬即逝。
众人很快移开视线。
在他们看来,这车准是借来的。
这反应正合韩春明心意。
省得费口舌解释!
他朝手心哈了口热气,正要推车进院。
突然"啪"的一声,一个高个子青年风风火火冲了出来。
"春明!"
望着这张"熟悉"的面孔。
韩春明神色复杂。
要说《正阳门下》里他最反感谁。
眼前这位绝对排得上号。
作为全剧头号反派,这家伙处处使绊子,最后把自己都逼疯了。
没错,来人正是程建军。
程建军起初没留意,喊完才看见那辆自行车,脸色立刻变了。
先是吃惊,继而羡慕,很快又挤出几分轻蔑。
他指着那辆自行车:“你这车……从哪儿弄来的?”
韩春明的家底,他再清楚不过,怎么可能买得起凤凰牌的二八自行车!
这车,八成是借来的!
虽然心里这么想,程建军还是觉得不痛快。
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念头。
"韩春明突然借车做什么?"
程建 ** 怀疑的眼神打量着韩春明。
眼下,他和韩春明还是"铁哥们"。
对韩春明的脾性,他再熟悉不过。
这家伙除了痴迷那些老古董,对其他东西向来不怎么在意。
突然借辆车回来,肯定有问题。
"等等!"
程建军猛地一惊:"该不会是为了......苏萌吧?"
想到这个可能,程建军的脸色顿时变了。
苏萌。
胡同里最漂亮的姑娘。
正阳门下的百灵鸟。
附近不少小伙子都对她有意思。
程建军也早就盯上她了。
可气的是,高傲的苏萌谁都看不上眼,偏偏和韩春明走得越来越近。
韩春明这小子,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。
下乡插队时就特别招女知青喜欢。
现在又要和他抢苏萌。
程建军表面上还把他当兄弟,暗地里却一直琢磨着怎么使绊子,把苏萌抢过来。
所以一直在暗中留意韩春明和苏萌的动向。
前几天还好好的,韩春明不知怎么突然发了两天呆。
接着又早出晚归地消失了几天。
没想到再露面时,居然破天荒地骑了辆自行车回来。
程建军猛然记起苏萌前几日提起想骑车春游的事。
"没错!一定是韩春明要带苏萌去骑车踏青!"
"难怪这小子突然借了自行车回来!"
"可恨!"
程建军越想越确信。
妒火在他胸中熊熊燃烧。
当初听说苏萌这个心愿后,他立刻盘算着找辆车约她同去。
为此他专门找父亲商量买自行车的事。
谁知父亲只肯出五十元,剩下的要他自己攒。
这实在情有可原。
虽说程父在机关工作,程家在院里也算体面。
但那时公务员薪水本就不高。
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至少要一百多元。
相当于程父好几个月的全部工资。
程父的意思是先资助部分,等程建 ** 作落实后自己慢慢攒。
可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这些天程建军绞尽脑汁想借辆像样的车。
父亲那辆旧车实在拿不出手,用它载苏萌太丢面子。
谁曾想借了这么多天没着落,反倒被韩春明捷足先登。
程建军急得直跺脚。
心里像被生生剜去一块肉似的疼。
"等等!"
程建军突然灵机一动:"说不定还有机会!"
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。
立刻堆起笑脸热络地说:"春明,跟你商量个事儿成不?"
"嗯?"
韩春明将他的反常举止尽收眼底。
其实他本不想理会这家伙。
虽然插队时程建军干了不少缺德事,但毕竟同住一个院子。
原主又重情义,始终把他当兄弟看待。
韩春明早就不是从前那个韩春明了。
程建军眼珠子一转,他就知道这家伙又在打歪主意。
"想算计我?"
"行,今天就陪你玩玩儿!"
韩春明故作配合地问:"怎么了?"
"你这车……"程建军堆着笑脸,"借我用几天呗。"
见韩春明没吭声,他赶紧补充:"放心,不白借!你不是一直惦记我那两枚邮票吗?只要你答应借车三天,邮票就归你了!"
这就是程建军临时想出的"妙计"——借车。
你不是要用车约苏萌吗?
我抢先一步截胡不就行了!
要说韩春明会不会借……
要是平白无故地借,程建军还真没把握。
可加上那两枚邮票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韩春明对老物件痴迷得很,这点程建军再清楚不过。
当初为了那两枚邮票,韩春明可没少缠着他。
其实那邮票对程建军来说跟废纸差不多,但就因为韩春明感兴趣,他故意留着当筹码,就等着有一天能派上用场。
没想到,机会来得这么快!
至于韩春明会不会中招?
程建军信心十足。
"借车?"
韩春明不动声色地扫了程建军一眼。
原来打的是这个算盘。
至于邮票……
韩春明脑海中闪过一段原主的记忆。
那是他在程建军家偶然发现的两张邮票。
两张邮票一大一小,一横一竖。
图案大致相同:上方是鲜红的中国地图,中间印着“全国山河一片红”七个大字,下方则是工农兵群众高举红宝书,背景布满红色标语和飘扬的旗帜。
整张邮票以红色为主调,极具视觉冲击力。
这段记忆如电光火石般掠过韩春明的脑海。
短短几秒后,他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。
“这是……”
穿越前,韩春明就热衷收藏。
虽只是业余爱好,但多年积累让他练就了不俗的眼力。
剧中的原主更是九门提督关老爷子的亲传 ** 。
如今穿越而来,韩春明不仅继承了原主的全部记忆,连鉴宝能力也完整保留。
结合后世的鉴定知识,他现在的眼力已不输专业藏家。
因此,仅凭这段记忆,韩春明立刻认出——这正是集邮界公认的稀世珍品“一片红”。
关于“一片红”,还有段传奇往事。
它分为“大一片红”和“小一片红”两种版式。
其中“小一片红”于1968年11月25日率先在四九城发行。
邮票发行不到半天,一位地图出版社的编辑发现票面中国地图轮廓存在误差,特别是中苏、中缅边境线描绘不准确,且缺失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,随即通过官方渠道向邮电部反映情况。
邮电部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,紧急通知各省市邮电管理局回收"全国山河一片红"邮票,所有退回邮票统一作销毁处理。
但因个别邮局提前出售,导致少量"小一片红"邮票流入市场。
由于存世量极少且背景特殊,这枚邮票成为收藏界追捧的珍品。
单枚拍卖价格曾逼近百万元大关。
而"大一片红"则更为罕见。
作为设计方案的第二稿(第三稿"小一片红"为最终发行版),"大一片红"本不该流通,仅因意外流出数枚。
三十余年后,某次春季拍卖会上,一枚"大一片红"以730.25万元成交,刷新国内单枚邮票拍卖纪录。
此后市场上再未出现"大一片红"的交易记录。
穿越前,韩春明认识的某位收藏家曾公开表示愿出千万高价求购,最终未能如愿。
据可靠消息,当初流出的"大一片红"仅有八枚。
历经数十年还能存世的,更是屈指可数。
此刻程建军手中竟同时持有大小"一片红"两种珍邮。
这让韩春明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。
他激动的神情被程建军尽收眼底。
"果然......"
程建军暗自得意。
他故意不作声,任由韩春明的情绪持续升温。
韩春明很快回过神来。

![[正阳门下:我,韩春明,鉴宝苏萌]后续完结版_「韩春明程建军」小说免费试读](https://image-cdn.iyykj.cn/2408/8b95d7a2b73995986da5f752bd815a4f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