咦呀,令人陶醉!刘凤甄姜的心灵对话,《三国: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》必读章节别开生面

「三国: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」完结版免费阅读_「刘凤甄姜」无弹窗阅读

三国: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

已完结 免费

现代工人刘凤穿越东汉光和五年,成东海恭王后裔、甄府女婿。他借甄家财力,提前网罗赵云、张飞,改良工艺积累资本,在黄巾之乱前布局幽州,以宗室身份崛起,最终逐鹿天下,开创盛世

此刻他豪情万丈:我甄逸定要当上这大汉首富!

他越发庆幸当年豁出老脸,硬把女儿许配给刘凤的决定。

年仅十五岁的少年郎,展现的才华已足以让甄家产业翻倍有余。

倘若日后自家姑爷当真能功成名就,他甄家傍着这棵参天大树,或许真能跻身新的权贵之列。

要知道自家女婿年仅十五,称得上少年英才,天资卓绝,前途不可限量!

"岳父大人醒醒神!"刘凤见老泰山陷入沉思,不由莞尔。

"嗯!"甄逸猛然回神,难掩兴奋道:"子度,我这就回去办你嘱托的事,不便在山庄久留了!"

说罢,这位体态丰腴的中年人便招呼仆从打道回府,竟迈着矫健步伐匆匆离去。

"啧啧,没想到我家岳父还是块练武的好材料!"

打趣完老丈人,刘凤便转身往妻子院落行去。

.............

此后数日,刘凤向师父告了假,言明要料理要务,暂不随赵云进山操练。

这回倒非偷奸耍滑,而是当真要创番事业。

虽说得豪气干云,实则按部就班。刘凤先召集酿酒匠人,传授新式蒸馏技法,命其依图纸所示工序操作。为得佳酿,又令瓷匠烧制特制蒸馏器皿。

待诸事齐备,刘凤亲自示范后,便交由匠人们钻研其中关窍。

离开酒坊转至瓷窑,刘凤暂停匠人日常活计,将玻璃烧制之法倾囊相授。较之酿酒,此物方是重中之重。

在当世,玻璃堪称稀世珍宝,较之珠玉亦不遑多让。若能烧制成功,无论制成器皿售卖,或雕琢精品馈赠权贵,皆是本小利厚的买卖。

更妙在此物可磨制凹凸镜片,凭此便能造出简易望远镜,实乃妙用无穷。

刘凤比任何人都清楚单筒望远镜在战场上的重要作用,因此他研发玻璃的首要目的就是打造这种军事利器。

当工匠们听说能用沙子烧制出晶莹剔透的玻璃时,所有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。刘凤并未解释制作原理,只是厉声警告必须严守秘密,违者将受严惩。

离开玻璃作坊后,刘凤来到砖窑厂召集全体工匠。待众人围拢后,他郑重宣布:"现在传授水泥配方,所有人务必牢记——原料需石灰石、黏土、铁矿及煤炭......"

他详细讲解六道工序:原料粉碎、精确配比、均匀混合、高温煅烧、液化处理、研磨成粉。最后激励道:"不要惧怕失败,率先成功者赏万贯!"

重赏之下,工匠们群情激昂,接连高呼东家英明。此刻刘凤正在为将来的基业积极布局。

正午时分,刘凤独自坐在院子里出神。他琢磨着该扩充护卫队伍了——虽然莲花山庄已有护卫,但远远不够。

随着刘凤广招工匠,这些匠人拖家带口前来定居。他又收留无家可归的流民开荒垦地,莲花山庄逐渐发展成小镇规模。周边土地尽归刘凤所有,居住的百姓不是他的佃户就是工匠家眷。

刘凤打算将莲花镇打造成根基之地。为吸引更多流民和商队,他计划投入重金修筑道路,连通无极县及郡城。

时值光和五年(182年),虽未到董卓乱政之时,但东汉王朝早已风雨飘摇:朝堂 ** 丛生,宦官外戚倾轧,边关战事频仍。加上连年旱灾,豪强兼并土地,流民遍地。

仅中山国境内就有十余万流民。听闻莲花山庄招工修路,管饭发饷,无数流民携家带口涌来。

"夫君!大事不好!"甄姜慌慌张张跑来,拉着刘凤衣袖急道:"门口突然聚集了上万人!"

"见鬼!"刘凤大惊。他原只想招几百人,没成想来了这么多。这上万人如何安置?他连忙握着妻子的手,带着仆从赶去门口。

眼前景象令众人目瞪口呆。

眼前的民众个个面黄肌瘦,形销骨立,目光呆滞,全然看不到生活的盼头。

东汉末年,黄巾肆虐,社稷倾颓,民间易子而食。

当时 ** 肆虐,百姓互相残食。刘凤开仓放粮,率先捐出家产赈济灾民,救活千余人。

咦呀,令人陶醉!刘凤甄姜的心灵对话,《三国: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》必读章节别开生面

律法严苛,刑狱泛滥,构陷成风,无辜惨死者数以千计。黎民哀嚎,道路相逢只敢以目示意。

刘凤虽知汉末民生多艰,但此前仅止于书卷记载。

如今亲眼目睹百姓如行尸走肉般的惨状,他胸口仿若压了块巨石,望着这群失魂落魄的灾民久久无言。

难民们佝偻的脊背让刘凤倍感重任在肩,犹如泰山压顶。

他决意以最快速度终结乱世,为这些背井离乡的流民开创太平盛世。

"老爷夫人开恩!求您收留!不要工钱,给口稀粥就成!"衣衫褴褛的难民们跪地叩首,额头撞得咚咚作响。

甄逸见状泪如雨下,扯着丈夫衣袖哽咽道:"夫君,他们太可怜了......"

"嗯。"刘凤轻抚妻子手背,仰头强忍泪水怒吼:"这吃人的世道!这该死的年月!"

"都起来!准你们在莲花庄安家,该给的工钱分文不少!"

"谢老爷夫人大恩!"难民们涕泗横流,叩首时连地面都在震颤。

刘凤转头对管家令道:"赵峻,安置事宜交由你督办。"

赵峻立即指挥仆役分组安顿难民,架起大锅熬煮粥糜。

甄姜领着丫鬟们忙前忙后照料孩童。

所幸庄内存粮充足,短期内无须担忧 ** 。

刘家庄园内积存的粮食很快就要见底,刘凤急忙派人前往甄府告知岳父,请求尽快调拨大批粮草支援。

这位年轻家主慷慨接纳了上万无家可归的百姓,一方面是出于仁厚之心,另一方面则因周边数万亩良田皆在其名下。他完全有能力安置这些流民——妇女老者负责开荒种地,青壮年在作坊做工,或参与修建房屋道路等工程。

出乎意料的是,这些善举竟让刘凤赢得了"大善人"的美誉。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中山国境,甚至冀州各郡都流传着这位年轻贵族的仁政。

不久,这些政绩便传到了冀州刺史耳中。

邺城州府内,刘焉轻啜香茗,笑着询问幕僚:"近日冀州出了位乐善好施的贤人,诸位可有耳闻?"

董扶上前禀报:"属下已派人查访,此人身份颇有渊源——正是使君族侄,东海恭王一脉的后裔。其曾祖乃东海孝王刘臻,祖父为汶阳侯刘琬,父亲是前任河内太守刘坷。"

他详细列举了这位年轻人的善政:收容流民、修筑官道、解决民生等诸多举措。

"竟是凤儿所为?"刘焉捋须微笑,"这孩子今年刚满十五吧?本官有意举荐他为孝廉,茂安以为如何?"

"主上英明!"董扶适时奉上一记马屁,君臣二人开始例行互吹.

在刘焉的运作下,刘凤意外获得了孝廉身份.时隔月余得知消息时,他正在莲花山庄正厅饮茶.

"善心竟得善报?"刘凤摇头苦笑.

甄姜欣喜道:"郎君现在可是有官身了!"甄逸捋须接话:"当初贤婿安置流民时,老夫还不解其意.如今看来,倒是老夫目光短浅了.对了,子度该去拜谢你叔父才是."

刘凤笑而不答.他本只是恻隐之心,哪曾想会有这般机缘.

"小子这次做得不错."童渊轻抚银须.这两个月虽然忙于庶务,但徒弟的武艺从未荒废.更难得的是能将侠义之心付诸实践,这正是他一贯教导的理念.

" ** 择日便去邺城拜见叔父."刘凤应道.正好新酿的"天上白玉京"已出窖,虽比不得琼浆玉液,用来送礼倒也体面.

师傅和岳父品过酒后,连声赞叹:此乃稀世珍酿,举世无双!

刘凤决意携美酒【天上白玉京】登门拜访叔父,既能表心意,又可扬其名。他当即提议:"眼下酒坊新出一批佳酿,不如趁此时机拜访叔父如何?"

甄逸拍掌称善:"妙极!明日便启程前往邺城谒见刺史大人。"转头叮嘱女儿:"姜儿,速备厚礼与美酒,明早我同子度启程。"

甄姜领命而去,带着仆从精心准备贺礼。

次日拂晓,翁婿二人载着满车礼品启程。虽无极县距邺城仅两百余里,但崎岖道路竟让马车颠簸数日,令刘凤叫苦不迭。他不禁感慨古时讯息迟滞,除却通讯不便,这官道状况亦是主因。

"他日治政,定当重修道路。"刘凤暗自立誓。这一路颠得臀骨生疼,使他深刻体会到"要想富先修路"的道理,后来在其辖地果然筑起四通八达的驿道。

三日后,巍峨的邺城终于映入眼帘。这座冀州首府呈长方形格局,七门拱卫的郭城与宫城相映成趣。东西主干道将城区南北分隔,北部宫城建筑巍然耸立,尽显王都气象。作为大汉最富庶的州郡治所,邺城之繁华令初来者无不惊叹。

作为河北的繁华中枢,冀州治所设于魏郡邺城。这片沃土统辖九郡百邑,户籍九十一万,人口逾五百九十三万。除却渤海郡独占百万之众,其余八郡皆维持在六十万人规模。汉末乱世中,冀州虽盛,却未明显凌驾豫州之上。

甄逸携婿甫至刺史府门,便递上名帖求见。此刻的刘焉尚不知侄辈造访,正埋首文牍处理积压政务。翁婿二人静候间,甄逸低声向女婿传授拜谒礼仪。

忽闻车马辘辘,只见双辕马车徐徐停驻。一位丰腴青年掀帘而下,正欲入府时瞥见门前二人,上前温言相询:"二位可是来谒见家父?"甄逸观其锦衣华服,料定身份显贵,遂简要说明来意。

青年闻言展颜,目光转向刘凤笑道:"原来是你!家父近日常提及的义士,当真是给宗室添彩。"刘凤与甄逸相顾讶然——眼前这位竟是刺史公子?

据传刘膝下四子:长兄刘范任左中郎将,仲兄刘诞官居治书侍御史,三兄刘瑁留守江夏故里。如此推算,这位丰润青年当是幼子刘璋。

果然,府中仆役上前引见:"此乃主公四公子。"甄逸闻言连忙扯着刘凤施礼。

刘璋笑得眉眼弯弯,摆手道:"既是自家人,随我入内等候罢。父亲此刻定在批阅公文,门外久候无益。"说罢便引着众人穿过重门,往庭院深处行去。

暖阁内,檀香袅袅。刘璋执礼甚恭,引着翁婿二人穿过曲折回廊。甄逸轻抚美髯,玄色衣袖间暗藏织锦纹路;刘凤却对案几前的蒲席暗蹙眉峰——那胡椅分明摆在角落,众人却仍循古制跪坐。

"这朔风摧折的膝盖..."少年腹诽着,指尖无意识摩挲青瓷茶盏。侍婢跪呈的蜜饯在鎏金盘中泛着琥珀光,倒映出他微微扭曲的倒影。

铜漏滴过三刻,漆屏后突然传来环佩叮咚。来人束发玉冠,腰间玄绶随着步伐轻摆,如墨云掠过雪地。刘璋即刻伏地而拜,甄逸暗中扯动女婿衣袖。

"且起。"刘焉广袖虚扶时,目光已锁住挺拔如松的少年郎。记忆中的总角孩童,如今眉宇间竟有几分亡弟的神采:"贤侄治理蝗灾的方略,连洛阳都传为美谈。"

刘凤垂首时瞥见岳父殷切的目光,会意整肃衣冠:"愚侄不过借天时成事。此番特来拜谢叔父..."话音未落,窗外忽有惊鹊掠影,震落几瓣早凋的海棠。

今天的拜访,小侄没带什么值钱东西,就准备了十坛自己酿的好酒,想请叔父尝尝味道。"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