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边缘过分规整的肉块,很可能是拼接肉。”
“颜色过于鲜艳的蔬菜,小心是护色剂的功劳。”
“所有菜品出餐速度都在五分钟以内,你猜猜后厨在忙什么?”
我不提未来美食,我只讲事实。
但每一条,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,剖开未来美食华丽的外衣。
几天后,我的小号开始有了一些关注。
有人在评论区留言:“博主,你说的这些,怎么跟未来美食的菜一模一样?”
“细思极恐,我上次去吃,上菜速度确实快得离谱。”
舆论开始悄悄发酵。
就在这时,一个匿名私信弹了出来。
“我知道你是谁,也知道你想做什么。”
我的心跳漏了一拍。
“我是未来美食的前员工,刚被他们优化。他们毁了我的职业生涯,我也想让他们尝尝同样的滋味。”
“我手上,有他们所有合作餐厅的名单,还有他们内部的培训手册,教餐厅如何完美伪装预制菜。”
“想不想要?”
我看着屏幕上的字,呼吸都停滞了。
我立刻回复:“想!我们怎么见面?”
对方回得很快:“不用见面。正义需要帮手,但不需要暴露在阳光下。你只需要告诉我,你准备好掀起一场风暴了吗?”
我毫不犹豫地打出两个字。
“准备好了。”
第二天,一个加密文件发到了我的邮箱。
打开文件,我的手都在抖。
里面是一个长长的表格,密密麻麻记录了上百家餐厅的名字。
这些餐厅,遍布全国,许多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以“匠心手作”、“私房慢炖”为卖点。
而在表格的最后一列,清清楚楚地标注着它们每个月从未来美食采购的预制菜品类和数量。
另一份文件,是未来美食的内部培训PPT,标题是《新餐饮时代:效率与体验的完美融合》。
里面用精美的图文,详细讲述了如何将料理包快速复热,如何用新鲜葱丝和摆盘技巧掩盖工业痕迹,甚至还有一套标准话术,教服务员如何应对顾客对口味和食材的质疑。
每一页,都看得我怒火中烧。
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欺诈,这是一个精心构建的庞氏骗局。
用最廉价的工业产品,收割着消费者对美好食物的信任。
我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
我现在手握核武器,但我不能随意引爆。
我需要一个足够大的舞台,一次性把未来美食钉死在耻辱柱上。
那个匿名盟友似乎看穿了我的想法,又发来一条信息。
“未来美食的CEO陈总,下周五,要在中国餐饮创新峰会上做闭幕演讲。”
就是这里了。
我立刻开始行动。
这种级别的行业峰会,安保严格,我一个被封杀的前博主,根本不可能拿到入场券。
硬闯不行,只能智取。
我想到了一个人,老饕王叔,一个在美食评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。
他以言辞犀利、不畏资本著称,但最近两年因为身体原因,已经很少公开露面。
我曾经在一场品鉴会上和他有过一面之缘,他很欣赏我对食材本味的坚持。
我拨通了他的电话。
“王叔,是我,姜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