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:我是曹操的首席谋士》完结章节阅读,它是一本历史脑洞类型的书籍,本书主要讲述了 杨牧 袁绍 的故事。这本小说内容非常好,妙不可言,文风幽默。《三国:我是曹操的首席谋士》小说内容精彩阅读:第1章公元191年,天地动荡。渤海袁本初联合北平公孙伯圭挥师南下,冀州震动。韩文节畏战怯敌,竟将千里沃土尽数献于汝南袁氏。自此,袁本初坐拥河北要地,虚授韩馥奋威将军虚职,自领州牧大权。广纳贤才之际,田元皓任别驾,审正南掌治中,更有许子远、荀友若、逢元图等智谋之士齐聚帐下,一时威震河北。洹水之畔。邺都城门。

《三国:我是曹操的首席谋士》精彩章节试读
第1章
公元191年,天地动荡。
渤海袁本初联合北平公孙伯圭挥师南下,冀州震动。
韩文节畏战怯敌,竟将千里沃土尽数献于汝南袁氏。
自此,袁本初坐拥河北要地,虚授韩馥奋威将军虚职,自领州牧大权。
广纳贤才之际,田元皓任别驾,审正南掌治中,更有许子远、荀友若、逢元图等智谋之士齐聚帐下,一时威震河北。
洹水之畔。
邺都城门。
"杨牧!"
"任凭你如何钻营,黄巾余孽的烙印永远洗不脱。"
"若非主公念旧,岂会赐你这五百铜钱?"
"速速离去!"
谋臣郭公则立于城门,满面讥诮。
话音未落。
只见他扬手抛洒,铜钱叮当作响散落满地。
"可惜……"
"连赏钱都接不住的人,也只配趴在地上捡了。"
青石板上,杨牧目光沉静如水。
烽烟卷起乱世尘,一位异乡来客降临东汉末年。初至这片土地,他竟成了冀州地界的黄巾部众,迎面撞上新任渤海太守袁绍的铁骑。
生死存亡之际,尚未获得天启的杨牧只得屈膝投降。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重获新生,他岂愿做他人垫脚石?可黄巾贼的烙印早已扼断他的**,唯有择良木而栖。
归顺袁本初后,他发现这位四世三公的后裔正值创业初期,帐下尚未形成复杂派系。凭借着对历史脉络的洞悉,杨牧自信能成为首席谋士,扭转袁氏败亡的命运。
初露锋芒时,他以黄巾旧部身份助袁绍平定冀州叛乱,又以宏图大略赢得主公青睐。更在韩馥治下冀州人心涣散之际,先逢纪一步献上妙计,助袁绍轻取州城。
未曾想,坐拥冀州的袁本初日渐骄矜,骨子里的门第之见显露无遗。若仅止于此,杨牧最多淡出权力中心。无奈他的才华如皓月当空,照得逢纪、郭图等名士黯然失色。
寒门出身又无世家倚仗,他很快遭到众人合力排挤。待袁绍志得意满之时,在郭图等人日夜诋毁下,终于动了驱离之意。
为保全爱才之名,袁绍遣郭图携亲笔荐书相送,欲使其转投曹孟德。然郭公则妒火中烧,不仅扣下荐信,更在长亭设下这场羞辱之局。
“五百钱?”
“留着给你当棺材本吧。”
杨牧淡淡扫了郭图一眼,目光在邺城城头停留片刻,转身策马离去。
马蹄扬尘间,他在心底刻下誓言:再临邺城之日,必率铁甲万千踏破城门!
“杨牧!”
郭图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,面目扭曲。他本想看对方狼狈如丧家之犬,却像一拳砸进棉絮里,反被那股不卑不亢的劲头噎得胸膛发闷。
“卑贱的流寇,还真当自己受主公器重?”他猛然挥袖暴喝:“来人!”
溪边芦苇轻晃。
杨牧蹲在粼粼水光前,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佩剑。水面上那张憔悴面孔突然扯出苦笑:“终究是错估了袁绍,更小瞧了这世道烙在骨子里的尊卑。”
历史知道的再多又如何?这一年呕心沥血,不过换来被逐出城时马蹄卷起的烟尘。
“哒、哒、哒——”
急促的马蹄声惊飞水鸟。杨牧蹙眉转头,十余具明晃晃的铠甲已横列岸边。
“袁家亲卫?”
他按住剑柄的手忽然一滞。既已贬为庶民,这些追兵......
“放箭!”
破空声骤然撕裂暮色。
显然,
他们此行是为了杨牧而来。
邺城。
州牧府。
“主公,一切已安排妥当,但杨牧心怀不满,不仅拒绝您的好意,还出言不逊……”
郭图布置完一切后,自信胜券在握,便向袁绍复命。
不过,他留了个心眼,担心杨牧之死引火烧身,于是再添一把火,彻底断绝后患。
这样,即便杨牧真死在他手里,袁绍也不会追究,甚至还会暗自赞赏。
“他还说了什么?”
正处理政务的袁绍眉头一皱,面露不悦。
“这……他的话不堪入耳,主公还是别听了,免得动怒。”
“哼!说!我倒要听听,一个黄巾余孽能如何诋毁我!”
见袁绍怒意更盛,郭图眼底闪过一丝冷笑,故作迟疑道:
“他说,主公不识英才,若非他献计献策,冀州根本轮不到您坐……”
“杨牧!”
“区区贱民,我不追究他的出身,反而重用他,已是莫大恩赐!他不知感恩,竟敢如此狂妄?”
“我袁氏四世三公,名满天下,韩馥也不过是仰仗我袁家威名!他真以为兵不血刃拿下冀州是靠他的计谋?若非我袁氏声望,韩馥怎会请我入主,而非他人?”
"亏我还念着往日情分,不但写信将他举荐给孟德,还赠了五十两盘缠,谁知他竟这般诋毁我,实在可恨!"
郭图这剂眼药下得巧妙,寥寥数语便将袁绍激怒,彻底断绝了最后的风险。
不得不承认,郭图确实有些本事。
虽说他献的计策从未成功过,但若论揣摩袁绍心意、察言观色的能耐,整个袁军大营也找不出几人能与他比肩。
"主公,"郭图阴恻恻地笑道,"这杨牧如此可恶,要不要派人......"他说着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。
"不必。"袁绍皱眉沉吟片刻,终究摇头,"不过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小人物罢了。既然已将他逐出,他又未收盘缠与荐书,随他去吧。眼下当务之急是安抚冀州文武官员,以及应对公孙瓒那边......"
他终究不愿为个杨牧,背上杀害贤才的恶名。
......
与此同时,杨牧正面临生死关头。
他清晰地感受到,冰冷的箭矢已锁定自己。死亡的阴影如乌云压顶,令他头皮发麻。
"可恨!难道我杨牧重生一世,就要命丧于此?"
他不甘心。
尚未实现胸中抱负,未曾得见这乱世豪杰,还未在这风云际会之时扬名天下——他岂能甘心赴死!
"嗖!""嗖!""嗖!"
十余支利箭破空而来,凌厉的寒芒封死了所有退路。
"拚了!"
杨牧紧握佩剑,决意殊死一搏。既然前身能当上一方渠帅,总该有些武艺在身。
箭雨被尽数格挡,喘息未定时,敌兵已持刀逼近。
以寡敌众!
杨牧武艺本就寻常,遭遇装备精良的袁军,更是命悬一线。
"主公安心,廖化来也!"
生死关头,远处传来一声怒吼,只见烟尘骤起。
突然——
一支利箭破空而来,径直穿透袁军精铁铠甲。
"常山赵子龙在此,贼子休得猖狂!"
又一声清叱响彻战场,白袍将军如惊鸿现世,枪出似龙吟虎啸。
寒芒点点,杀意滔天。
战毕。
望着赵云、廖化及三百残部,杨牧不禁双目泛红。
这三百余人,正是他昔日的黄巾旧部。
想当初麾下尚有千军,如今仅存这些子弟。
而白马银枪的赵子龙,堪称他在袁营最大收获。
这位位列三国名将谱第二的虎将,当年学艺下山后,慕袁绍四世三公之名投奔渤海。
然寒门出身既无世族根基,又无名士举荐,最终只能埋没行伍。
机缘巧合被编入廖化部,由此与杨牧相识。
得知对方竟是青史留名的五虎上将,杨牧倾心相交,终将其纳入麾下。
袁绍的势力错综复杂,手底下的人各有心思,因此他需要培养一批可靠的心腹,以便于日后行事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,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
得知杨牧被袁绍驱逐后,赵云便萌生了离开的念头,而廖化也恰好有同样的想法。
两人暗中联系了以往信得过的同伴,悄然离开了军营。
“头儿!”
“你这眼睛怎么红了?该不会是因为我们放弃前程来救你,感动得想哭吧?”廖化瞧着杨牧微红的眼眶,笑着打趣道。
“胡说什么!”
“不过是风沙迷了眼,有些不适罢了。”杨牧听到廖化熟悉的称呼,心头涌起一股暖意。
“哈哈哈……”众人听罢,皆会心大笑。
“大哥。”
“这里不宜久留,我们接下来该去哪儿?”轻松片刻后,赵云瞥了眼倒下的袁军士兵,转头看向杨牧。
此话一出,廖化等人也纷纷望向杨牧。
接下来的去向,关系着所有人的前途命运,容不得半点大意。
“我的想法是……”
“去投奔东郡太守——曹操!”
“东郡太守……曹操?”
杨牧的回答让众人愣了一下。
谁也没想到,他竟打算南下投靠东郡的曹操。
“大哥。”
“天下豪杰众多,为何偏偏选曹操?我听说他与袁绍交情匪浅。”赵云眉头微皱,满脸疑惑。
自董卓入京把控朝纲后,天下大乱的局面已然显现。
如今西边有董卓据守长安,休养生息;各地群雄并起,局势纷乱。
杨牧袁绍 完结小说,此小说风格搞笑,构思大胆,表达很细腻,推荐给大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