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来已当爹 书中的两位主角是 刘妈 朵朵 ,由网络大神佚名编写而成,这本书龙飞凤舞,文笔犀利,归来已当爹的精彩概述是:第1章归来已当爹第一章冬夜里的破棉袄腊月二十三,小年。北风跟刀子似的刮过青藤市老城区的窄巷,卷起地上的碎纸屑,撞在“向阳孤儿院”褪色的铁门上,发出“哐当哐当”的脆响。凌晨四点半,天还黑得跟泼了墨似的,孤儿院二楼最角落的房间里,扬帆猛地睁开眼。
《归来已当爹》精彩章节试读
第1章
归来已当爹
第一章冬夜里的破棉袄
腊月二十三,小年。
北风跟刀子似的刮过青藤市老城区的窄巷,卷起地上的碎纸屑,撞在“向阳孤儿院”褪色的铁门上,发出“哐当哐当”的脆响。
凌晨四点半,天还黑得跟泼了墨似的,孤儿院二楼最角落的房间里,扬帆猛地睁开眼。没有闹钟,他的生物钟比任何机械都准——再不起,巷口废品站的老张就要把昨天收的废纸箱都转手卖了,那可是他今天早饭钱的指望。
他动作轻得像猫,生怕吵醒身边蜷缩着的三个小身影。最小的丫头叫朵朵,今年才六岁,昨晚发了低烧,小脸此刻还泛着不正常的潮红,嘴里嘟囔着“哥哥,我冷”。扬帆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,还是烫,心里又揪了一下。
他悄悄拽过盖在朵朵身上的旧棉袄——那是孤儿院妈妈去年从旧货市场淘来的,袖口磨得发亮,内衬都露了棉絮,现在却要裹着三个孩子。扬帆把棉袄往朵朵和旁边两个男孩身上紧了紧,自己只穿了件洗得发白的单衣,蹑手蹑脚地溜下了床。
“帆子,又起这么早?”
一楼堂屋的灯亮着,昏黄的灯泡下,孤儿院妈妈刘桂兰正搓着冻得通红的手,锅里煮着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。她今年快五十了,头发白了大半,眼角的皱纹比巷口的石板缝还深,看见扬帆,连忙招手:“过来喝口热的再走,刚煮好的,给你留了半碗。”
扬帆没动,只是挠了挠头,声音有点哑:“刘妈,不用了,我抓紧去废品站,今天老张说有批旧报纸,去晚了就没了。”
“你这孩子!”刘桂兰把碗往他面前一递,语气里带着点嗔怪,又藏着心疼,“昨天捡垃圾回来,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,今天再不吃点热的,非得冻裂不可!朵朵还发着烧,你要是再倒下,这几个孩子怎么办?”
提到朵朵,扬帆的脚步顿住了。他接过碗,玉米糊的热气扑在脸上,暖得他鼻子有点酸。这碗糊里,刘妈还偷偷加了半勺白糖——那是前几天民政局来人慰问,给孩子们带的,刘妈自己一口没尝,都省下来给生病的孩子和他这个“顶梁柱”。
他三两口喝完,把碗涮干净放回灶台,又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五块钱,塞到刘妈手里:“这是昨天卖废铁的钱,您给朵朵买点退烧药,剩下的买点玉米面,孩子们总喝稀的不行。”
刘妈看着那五块钱,眼眶红了。这钱是扬帆昨天在工地后面的废墟里,扒了一下午废钢筋,手被铁丝划了道口子,流着血才扛回来的。她想推回去,可看着扬帆倔强的眼神,又把钱攥紧了——朵朵的烧不能拖,孩子们也确实好久没吃过干饭了。
“你自己注意安全,别去太远的地方,下午早点回来,我给你留晚饭。”刘妈声音有点哽咽。
扬帆“嗯”了一声,抓起墙角的旧编织袋,拉开铁门冲进了寒风里。
十二岁的年纪,本该是在教室里背着书包打闹的年纪,可扬帆已经扛起了半个孤儿院的生计。
他没见过父母,从有记忆起就在向阳孤儿院。刘妈是这里唯一的“妈妈”,带着七个孩子,靠民政局每月微薄的补助和偶尔的捐款过活。三年前,补助突然缩减,捐款也少了,刘妈急得满嘴起泡,夜里偷偷抹眼泪。那时候扬帆刚小学毕业,看着弟弟妹妹们饿肚子,他没跟任何人商量,第二天就扛着编织袋去了废品站。
“老张,昨天说的旧报纸还在不?”
巷口的废品站里,老张正蹲在地上抽烟,看见扬帆,指了指墙角的一堆纸:“在呢,就等你了。不过今天得少算你两毛钱一斤,这纸受潮了,压秤。”
扬帆没还价,只是点点头:“行,您称吧。”
他蹲下来,把报纸一摞摞往编织袋里装。报纸受潮后特别沉,他瘦小的身子都被压得有点弯。老张看着他冻得发紫的手指,叹了口气:“帆子,你说你这孩子,好好的学不上,天天捡垃圾,图啥?”
扬帆手上没停,声音闷沉沉的:“我成绩不好,上学也没用,不如多挣点钱,让弟弟妹妹们能吃饱。”
这话不是谦虚,是真的。
他上小学的时候,就是老师眼里的“学渣”。不是笨,是根本没时间学习。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捡垃圾,中午要赶回来给刘妈搭把手做饭,下午放学别的同学去玩,他要去收废品,晚上还要帮弟弟妹妹补衣服,等把孩子们都哄睡了,才有时间趴在昏暗的灯下写作业——可那时候他早就困得睁不开眼,作业本上满是歪歪扭扭的字。
考试成绩下来,他永远是班里最后几名。老师找他谈过几次,劝他好好学,可他每次都只是低着头说“知道了”,转头还是要去打工。久而久之,老师也没了办法,只当他是块“扶不起的阿斗”。
小学毕业那天,刘妈本来想凑钱让他上初中,可扬帆知道,那笔钱够弟弟妹妹们吃半个月的饭。他拿着毕业证书,当着刘妈的面撕了,说:“刘妈,我不上学了,我能挣钱养弟弟妹妹。”
刘妈当时就哭了,抱着他说“是妈没用”,扬帆却没哭,只是拍着刘妈的背说“没事,我有力气,能扛”。
“称好了,三十五斤,算你七块钱。”老张把钱递给他。
扬帆接过钱,小心地塞进贴身的口袋里,又鞠了一躬:“谢谢张叔。”
他扛着装满报纸的编织袋,又往街尾的工地走去。那里每天都会有废铁丝、废钢筋,卖的钱比废纸多。
冬天的工地特别冷,风从钢架结构里灌进来,刮得脸生疼。扬帆在废墟里扒拉着,手指被冻得没了知觉,好几次被碎玻璃划破,他只是把血在衣服上蹭了蹭,继续找。
中午的时候,他终于找到了几根还算粗的钢筋,扛着往废品站走。路过一家包子铺,香味飘进鼻子里,他肚子“咕噜”叫了一声。他停下脚步,看着蒸笼里白白胖胖的包子,咽了口唾沫——朵朵要是能吃个热包子,说不定病能好得快点。
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钱,数了数,一共十二块。他咬了咬牙,走进包子铺:“老板,要两个肉包。”
“两块钱。”
拿到包子,他用塑料袋裹了好几层,揣进怀里,快步往孤儿院走。他自己没舍得吃一口,想着朵朵吃包子时的笑脸,脚步都轻快了些。
回到孤儿院的时候,已经下午两点了。刘妈正在给朵朵喂药,看见他回来,连忙接过他肩上的钢筋:“怎么才回来?冻坏了吧?”
“没事,刘妈,你看我带了啥。”扬帆从怀里掏出包子,还是热的。
朵朵闻到香味,眼睛亮了起来,从床上坐起来:“哥哥,是包子吗?”
“嗯,给你买的肉包,快吃。”扬帆把包子递到她手里。
朵朵咬了一口,肉汁流了出来,她吃得满嘴都是,还不忘递给旁边的小男孩:“哥哥,你也吃。”
“我不吃,你吃吧,哥哥不饿。”扬帆摸了摸她的头,心里暖暖的。
刘妈看着这一幕,擦了擦眼角,又把扬帆拉到一边,小声说:“帆子,刚才民政局来人了,说下个月开始,补助又要减,咱们……”
扬帆心里一沉,可还是笑着说:“没事,刘妈,补助少了我就多捡点垃圾,实在不行,我再去工地找活干,总能让弟弟妹妹们吃饱。”
他说得轻松,可刘妈知道,工地的活哪是那么好找的?那些工头看他年纪小,要么不用,要么就给很少的钱,还净让他干重活。
接下来的几年,扬帆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打工。十二岁捡垃圾,十三岁去餐馆洗碗,十四岁去工地搬砖,十五岁开始收废品——他学会了怎么跟小贩讨价还价,怎么辨别废铁的好坏,怎么在寒风里扛着比自己还重的东西走好几里路。
他的个子慢慢长高了,肩膀也变宽了,可脸上的稚气还没褪尽,手上却布满了老茧和伤疤。弟弟妹妹们渐渐长大,朵朵上了小学,两个男孩也上了初中,他们都很懂事,知道哥哥不容易,从不跟他要零食,也从不乱花钱。
十七岁那年,扬帆第一次感受到了“绝望”。
那天是朵朵的生日,他特意提前收了废品,买了个小蛋糕,想给朵朵一个惊喜。可回到孤儿院的时候,却看见刘妈坐在门口哭,几个孩子围在旁边,脸色都很难看。
“刘妈,怎么了?”扬帆心里一紧。
刘妈抬起头,眼睛红肿:“帆子,刚才房东来说,这房子下个月就要拆了,让咱们赶紧搬……”
向阳孤儿院的房子是租的,房东一直没涨房租,可现在要拆迁,他们必须得搬。可去哪里找新的房子?民政局的补助不够,他攒的钱也只够孩子们的生活费,根本没钱租房子。
这就是归来已当爹的章节介绍,想要看更多更精彩的小说,就上本网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