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的几天,陆时衍果然没再提拆迁的事,反而时常出现在老巷里。有时他拿着相机拍摄老建筑的细节,有时会坐在巷口的石凳上,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,眼神里带着一种苏晚星读不懂的怀念。
苏晚星依旧守着她的“拾光”店,只是偶尔抬头,会看见巷子里那个挺拔的身影。她发现陆时衍其实并不像表面那般冷漠,有一次,他还弯腰帮一位老奶奶捡起了散落一地的菜篮子,动作耐心又温柔。
这天下午,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,老巷被雨水冲刷得格外干净,青砖黛瓦间弥漫着湿润的桂花香。苏晚星正准备关店门,却看见陆时衍站在巷口,浑身湿透,手里还抱着一个被雨水打湿的旧木盒。
“你怎么不躲雨?”苏晚星忍不住开口。
陆时衍抬头,雨水顺着他的发丝滴落,打湿了衬衫领口:“刚在老宅子测绘,没带伞。”他晃了晃怀里的木盒,“这是从一户老宅里找到的,里面是些旧信件,户主希望能帮忙修复一下。”
苏晚星看着他狼狈的样子,心里软了一下:“进来躲躲雨吧,正好我可以看看那些信件。”
陆时衍没有推辞,跟着她走进了店里。苏晚星给他递了一条干毛巾,又倒了一杯热水。陆时衍接过毛巾,擦拭着脸上的雨水,目光再次落在了柜台后的旧钢笔上——那支笔已经修复完好,笔身被打磨得光滑,刻字清晰可见。
“钢笔修好了?”他轻声问。
“嗯,上周就修好了,等着老人来取。”苏晚星打开他带来的木盒,里面果然是一叠泛黄的信件,纸张已经有些破损,字迹也模糊了不少,“这些信件有些年头了,修复起来需要点时间。”
“麻烦你了。”陆时衍喝了一口热水,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开来,“其实,我小时候就在这条巷子里住过,住了整整三年。”

苏晚星有些意外:“真的?那你应该认识我外婆吧,她以前在巷口开了家桂花糕店。”
“桂花糕店?”陆时衍眼睛一亮,“我记得!你外婆做的桂花糕特别好吃,我小时候总缠着妈妈买。”他顿了顿,脸上露出一丝笑意,“我还想起一件事,有一次我把钢笔弄丢了,哭着在巷子里找,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,给了我一块桂花糕,还说帮我一起找。”
苏晚星愣住了,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段模糊的童年记忆——小时候,她确实在桂花树下捡到过一支刻着“衍”字的钢笔,还安慰过一个哭鼻子的小男孩。没想到,那个小男孩竟然就是陆时衍。
“那个小女孩……是我。”苏晚星的脸颊微微发烫,声音也低了下去。
陆时衍猛地抬头,眼中满是震惊,随即化为浓浓的笑意:“原来是你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还一直记得那块桂花糕的味道,甜而不腻,就像这条老巷一样。”
雨声淅沥,店里的灯光温柔地洒在两人身上。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童年片段,在这一刻重新拼接起来,像老电影一样在眼前回放。苏晚星看着陆时衍眼底的笑意,心里的抵触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亲切感。
“其实,我这次回来,除了工作,也想找回小时候的印记。”陆时衍轻声说,“这条老巷承载了我太多回忆,我也不想看到它被轻易拆掉。只是项目规划已经确定,我需要找到一个既能保护老巷,又能推进项目的办法。”
苏晚星看着他认真的模样,点了点头:“我相信你。如果你需要了解老巷的历史和建筑细节,我可以帮你。”
陆时衍露出了释然的笑容:“那就多谢了。等雨停了,我请你吃桂花糕,就当是谢谢你当年的‘救命之恩’。”
苏晚星忍不住笑了起来,眼角眉梢都带着温柔的暖意。窗外的雨还在下,桂花的香气愈发浓郁,老巷里的时光仿佛慢了下来,而两个因老巷相遇的人,也在这雨夜里,悄然拉近了距离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