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城内清军折损过半。
面对戚家军严整刀阵,残兵溃不成军。
一些清兵试图突围,却被迅速截杀。
战事初起,部分清军便已溃逃,丢弃兵器铠甲,妄想从侧门脱身。
吴惟忠率领的千骑精兵早已在各城门设伏。
逃兵刚出城门,便被箭雨覆盖。
不到半刻钟,营口城内残敌尽数剿灭。
杨森与李继周等人目睹攻城全程,震惊不已。
连穿越者朱慈良也为戚家军的战力所震撼。
虽知戚家军骁勇,却未料到竟强横如斯。
攻城之势如行云流水,酣畅淋漓。
据他估算,明军伤亡不足二十,多为冲锋时中箭所致。
城头 ** 战中,几乎无人伤亡。
"启禀殿下,城内敌寇已肃清!"
"我军阵亡六人,伤十一人!"
杨森听闻骆尚志的战报,不禁倒吸冷气。
这位东宫卫帅曾多次与清军交锋,深知其战力。
往昔战事中,明军折损常是清军数倍。
如今攻城歼敌,自身仅损六人,何等骇人!
难怪太子敢谋盛京。
有此虎狼之师,何愁盛京不破?
"骆将军劳苦功高,大明得此良将,复兴可期!"
朱慈良渐复平静。原以为史书夸大了戚家军威名。
今日方知,字字属实。
此时,机械声再度响起:
"恭喜掌控首座城池!获五万积分!"
"总算有积分了!"
虽仅五万,对朱慈良而言,却是希望的曙光。
营口城是一座小型军事要塞。
朱慈良盘算着,攻下盛京或许能获得百万积分。眼下他打开系统界面,思考该召唤哪支军队。五万积分实在有限,连戚家军也只能召来二百五十人。
"召唤一百锦衣卫!"
随着积分清零,一队身着飞鱼服、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疾驰而来。为首的百户沈炼翻身下马:"末将参见太子殿下!"
杨森和李继周见状暗自吃惊,没想到太子竟早有准备。
"沈百户,命你率部先行,为大军扫清道路。"朱慈良下令道。
锦衣卫很快消失在荒野中。营口距盛京尚有三百里,必须确保行动隐秘。虽然正面作战不如戚家军,但锦衣卫擅长侦察、渗透,正是开路先锋的最佳人选。
杨森带人搜遍全城,仅得白银三千两。不过粮草储备充足,一千石粮食足够五千大军所需。
接下来数日,朱慈良带领五千精兵,在锦衣卫的指引下,巧妙避开梁房口、耀州驿、海州卫、鞍山驿等城池,直奔盛京而去。
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多尔衮全然不知有人竟敢突袭盛京。
此刻他正沉浸在喜悦中。
先前得知李自成攻破明朝京城,吴三桂又投降了李自成,多尔衮心急如焚。
他岂能容忍大明江山落入李自成之手?
于是亲率满、蒙、汉八旗大军近二十万,离开盛京向西进发,计划绕道蒙古草原,经密云、蓟州南下,直取京城与李自成一决高下。
大军行至通辽时,却遇上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。
起初多尔衮还疑惑不解:吴三桂为何突然派来使者?
但听完使者来意,多尔衮顿时开怀大笑。
"哈哈哈哈,真是天佑我大清!"多尔衮挥舞着吴三桂的求援信,笑得合不拢嘴。
身旁的多铎不解地问:"十四哥,这几 ** 一直愁眉不展,为何突然如此高兴?"
多尔衮晃着手中的信件,对众人笑道:"你们猜猜,这是谁写的信?上面说了什么?"
待吊足众人胃口后,他才揭晓答案:"这是吴三桂写给本王的求援信!"
吴三桂的信?还是求援信?
他不是早就投降李自成了吗?怎么反倒向大清求援?
众人面面相觑,不明就里。
多尔衮不等众人发问,便解释道:"李自成攻破明都后,吴三桂确实投降了他。但李自成荒淫无道,强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。吴三桂一怒之下率军杀回山海关,歼灭李自成数千兵马,重新控制了山海关。李自成勃然大怒,亲率二十万大军前来讨伐!"
"如今大明北方尽归李自成,吴三桂孤立无援,只能向我大清借兵对抗李自成!"
听到这个消息,众人先是一愣,随即欣喜若狂。
“竟有这等事?摄政王,此乃天赐良机,我大清可趁势入主中原!”
孔有德满脸谄媚,仿佛这万里江山已是他囊中之物。
“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!”
“天佑大清,天下必归我所有!”
“李自成虽破大明,却民心尽失,这江山终将属于大清!”
“我军当乘胜追击,先灭李自成,再取江南,一统天下!”
……
阿山、阿巴泰、豪格、萨哈廉等将领亦振奋不已。
自努尔哈赤起兵至今已近三十年,若算上经营建州的岁月,更是长达六十余载。
他们屡次进犯大明,劫掠边关,却始终未能踏足中原。
如今李自成这流寇竟攻破京师,占据半壁江山。
若让其站稳脚跟,大清再想入主中原,恐难上加难。
正因如此,多尔衮决意倾巢而出,与李自成一决胜负,此举亦得到高层一致支持。
原本众人对能否击败李自成尚有疑虑。
毕竟清军长途跋涉,需绕行蒙古,翻山越岭,行程近三千里,抵达时必是人困马乏。
而李自成以逸待劳,清军胜算渺茫。
如今吴三桂求援,清军可直入山海关,少走一半路程,再有关宁军助力,击败李自成几乎十拿九稳。
然而,多尔衮的兄长阿济格却提出质疑:

“摄政王,此事蹊跷!吴三桂既已降李自成,为何突然反叛?其言不可轻信!”
多尔衮颔首道:“吴三桂确不可全信,但此乃千载难逢之机,绝不可错失!”
“无论如何,先兵临山海关,再作定夺!”
“传令全军,即刻进军山海关!”
顷刻间,**调集全国之力的二十万大军调转方向南下,声势浩荡地向山海关进发。
多尔衮正谋划着如何以最小代价消灭李自成主力,继而率军南下争夺天下。
他万万没想到,辽东腹地已有一支军队悄然逼近他的大本营。
不过这也不足为奇。
自努尔哈赤起兵**以来,向北征讨海西女真,向西攻打大明和蒙古,往东讨伐野人女真,向南进犯**,历经大小战役上千场,鲜有败绩。
特别是天启元年努尔哈赤攻占盛京并迁都于此之后,二十三年间盛京周边再未燃起战火。
他根本不会料到,此时竟有人敢偷袭盛京。
更何况李自成已占据大明北方大部分疆土,明军唯一能战的只剩山海关吴三桂部,哪还有其他明军存在?
......
经过三天急行军,朱慈良已逼近盛京。
沈炼率领百名锦衣卫不断清除沿途清军哨探,为大军开辟隐蔽通道。
这支五千人的队伍始终未被发现。
但在临近盛京时,一座占地四百余亩的庄园挡住了去路。
据沈炼侦察,此处距盛京已不足三十里。
杨森建议道:"殿下,此地离盛京很近,不如直接杀过去!"
朱慈良望了望天色,摆手道:"不可,等天黑再行动。"
"庄园外还有不少清兵和包衣奴才,若不能全歼,容易打草惊蛇,让盛京守军有所防备。"
"届时强攻必会损失惨重!"
这一路朱慈良都避开清军城池,就是为了不让盛京方面察觉。
偷袭贵在出其不意。
如今胜利在望,他绝不能功败垂成。
"沈炼,去抓个活口,摸清这里的情况!"
"末将遵命!"
沈炼立即带人靠近庄园。
不得不说,锦衣卫办事确实雷厉风行。
不到半炷香的工夫,沈炼便押回一名俘虏,手中还拎着颗血淋淋的首级。
"殿下,擒获两名汉军正红旗的探子,未惊动旁人!"
朱慈良颔首,挥刀斩向其中一人。
"咚!"
头颅滚落在地。
拭去刀上血迹,朱慈良冷眼睨向另一人:"想活命就如实招来,半句虚言——"刀尖点了点地上的尸首,"这便是榜样!"
"此处距盛京多远?"
那俘虏抖如筛糠:"回、回大人,往北十五里就是盛京城!"
听闻仅十五里之遥,朱慈良眸光大盛。骑兵疾驰不过一炷香,纵是步卒,个把时辰亦能抵达。
"这是谁的庄子?"
望着占地四百余亩的豪奢庄园,朱慈良推测当是某位亲王产业。
"是恭顺王的别院!"
"恭顺王?孔有德?"朱慈良瞳孔骤缩。
俘虏伏地叩首:"王爷确实姓孔,可奴才这等贱卒哪敢直呼王讳......"
既姓孔又封恭顺王,除却那叛贼岂有他人?
朱慈良指节捏得发白:"既是汉奸孔有德的巢穴,便没有留着的道理了。"
(
想到孔有德此人,朱慈良只觉剜心蚀骨。此獠之罪,较之吴三桂亦不遑多让。
当年若无孔有德献炮献匠,建奴岂能轻易叩开中原门户? ** 四年,这登州参将举兵叛明,兵败后竟携战船火炮投敌。皇太极亲迎于郊,登基后更封其为恭顺王,专司火器营操练。
吴三桂交出山海关后,正是凭借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,接连攻破大明境内的众多城池。
某种程度上,孔有德这个叛徒造成的破坏甚至超过了吴三桂。
此时孔有德虽随多尔衮前往山海关,但其家眷仍在庄园内,必须将其一举拿下。
夜幕降临,朱慈良开始调兵遣将。
"沈炼,你带人清除敌方哨兵!"
"吴惟忠,你率骑兵封锁庄园所有出口,不得放走一人!"
"骆尚志、杨森,你们各领一队人马从正面进攻!"
"末将遵命!"
命令下达后,各部立即展开行动。
由于庄园靠近盛京,守备并不森严。
偌大的庄园仅有十几个哨兵,且戒备松懈。
沈炼率领锦衣卫不到半炷香时间,就悄无声息地解决了所有岗哨。
吴惟忠也成功封锁了所有通道,形成关门打狗之势。
"冲进去!"
随着锦衣卫打开大门,戚家军将士冲入庄园展开清剿。
突如其来的袭击让守军措手不及。
许多人在睡梦中就被砍下了脑袋。
孔有德统辖的汉军正红旗中,除了被奴役的汉人包衣,其余都是投敌的叛徒。
部分叛徒试图抵抗,但在凶猛的戚家军面前不堪一击,纷纷毙命。
那些被奴役的包衣起初惊恐万分。
但当看到这支军队在斩杀欺压他们的叛徒时,长期积压的怒火终于爆发。
他们抄起铁锹、锄头、木棍,加入了讨伐叛徒的行列。
或许是被压迫太久,即便叛徒已经断气,他们仍疯狂挥舞武器继续击打,直到将 ** 砸得面目全非。
部分包衣妇孺虽然不敢动手,但熟悉庄园地形,主动为大军引路。
一些躲在地窖里的叛徒也被揪出,当场被乱棍 ** 。
朱慈良很快来到庄园的主宅前。

![[复明:太子带系统平辽东]精彩节选免费试读_「朱慈良李继周」最新章节目录番外+全文](https://image-cdn.iyykj.cn/2408/82af9ca6f7cc7e454dc1303e996c27d1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