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具魅力!刘玄代郡的奋斗故事,《三国:我的玻璃杯价值连城》必读章节全景呈现

[三国:我的玻璃杯价值连城]全章节免费阅读_「刘玄代郡」小说节选免费试读

三国:我的玻璃杯价值连城

已完结 免费

穿越成汉室宗亲,刘玄用一只现代玻璃杯,从汉灵帝手中换来了代郡的合法统治权。且看他如何用“奇珍”积累资本,在苦寒边地打造最强势力,搅动三国风云。

"在籍,在籍......"老人咳嗽着回答,"牛家沟牛然,老朽名叫牛然......"

衙役翻开户籍册核对,又与乡正确认后,在名册上做了标记。

"牛老丈,已核验完毕,请到侧厅领取赈济粮。"

老人怔了怔,没想到这般顺利,连连作揖:"多谢官爷,多谢官爷!"

"要谢就谢郡守大人。"衙役摆手道。

"是极是极,谢郡守大人恩典!"

老人念叨着挪到粮仓前,当双手接过沉甸甸的五十斤粟米时,浑浊的眼眶顿时湿润了。竹杖叩地声声,混着哽咽的谢恩声在衙门里回荡。

这般场景正在代郡各处上演。无论是垂髫孩童还是耄耋老者,当赈济粮落入掌心时,所有人都红了眼眶。虽汉制不兴跪拜之礼,此刻却有半数百姓面朝郡守府方向,虔诚地伏地叩首。

七日后黄昏,刘玄巡察归来。远远望见郡守府前乌泱泱跪着数百民众,为首的几位老者见他身影,立即带领众人高呼:"郡守活命之恩,没齿难忘!"

刘玄喉头一紧。

多淳朴的子民啊!

他摸着腰间装赈济册的革囊,胸中涌起热流。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确信:要让这方土地上的百姓,永远免受饥馑之苦。

劝返民众费了好些功夫。

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!”

刘玄随手点开系统界面,望着飞速增长的数据,不禁发出感叹。

……

姓名:刘玄

声望值:214,629

……

仅仅七日,声望值竟飙升八万!

回想当初在洛阳,耗费一个多月光阴,甚至搬出整部《唐诗三百首》,也不过攒下十三万声望。如今短短数日,便抵得上大半心血。

踏入郡守府门槛时,主簿田畴已静候多时。

这位字子泰的无终县人士,虽未跻身三国顶尖谋士之列,却深得曹操“文雅忠武,慎事明理”的赞誉。

正是他的到来,让这场波及三十万人的户籍整顿与赈粮行动变得井然有序。若非田畴主动请缨,此刻的刘玄恐怕仍深陷焦头烂额之中——毕竟穿越前的他,只是个尚未经历世事的高中生。

“大人。”田畴快步上前行礼。

“进展如何?”刘玄直切主题。

“托大人洪福,户籍登记与粮食分发皆按预期推进。”田畴翻开竹简禀报,“目前录得二十五万在籍人口,其中六万为新登记者,含五千外郡流民。已依您指示,将其分散安置至各乡。”

“善。”刘玄指尖轻叩案几,“该启动下一步了。”

“下一步?”田畴目露疑惑。

“子泰以为,五十斤粮食能撑多久?”

田畴掐指估算:“老弱妇孺约半月,壮丁至多一月。”

“正是!”刘玄叹息,“代郡本就贫瘠,去岁大旱更让百姓绝收。待存粮耗尽,易子而食的惨剧必将重演。”

见田畴眼眶发红深深作揖,刘玄沉声道:“与其赠鱼,不如授渔。”

……

翌日黎明,各县城门纷纷贴出新政:

其一,郡府出资修葺城墙,征募劳力。应征者日供三餐,月酬一石粮;

其二,县衙高价收购猎户所获,溢价一成,专供新练精兵之需。

要打造一支精锐之师,必须保证士兵们的饮食营养。

光吃米饭可不行,还得搭配蔬菜和肉类。

虽然系统商城里能买到肉食,但价格实在不便宜。

短期供应还行,可要是长期靠商城采购来满足训练士兵的营养需求,刘玄恐怕很快就要破产了。

因此,他才想到用粮食跟百姓换取肉食。

第三条政令是郡守府的募兵公告:应征者将由郡守刘玄亲自训练,期间包吃包住,一日三餐顿顿有肉,每月还能领五石粮食作为军饷。

不过,这条政令有严格的条件限制,只有符合要求的人才能被录用。

这三条政令一出,代郡百姓再次沸腾了。

尤其是最后一条,对百姓的吸引力最大!

包吃包住,三餐有肉,每月五石粮食——这样的待遇在代郡百姓眼里,简直像做梦一样。

短短几天,县府募兵处就被蜂拥而至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。

刘玄甚至听说,连十一二岁的孩子都跑去报名了。

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因不符合条件被拒,募兵处渐渐恢复了秩序。

如今敢来报名的,都是体格健壮的青壮年。

这一日,代县募兵处。

一名身高九尺、长须及胸、面如重枣、唇若涂脂的威武大汉迈步而入。

他凤眼微扬,卧蚕眉下目光炯炯,气势非凡。

“大人,您看某够格吗?”大汉向负责登记的小吏问道。

小吏迅速打量他一眼,点头道:“没问题!报上名来,我这就给你登记。”

“某叫……”

募兵持续了半个月,最终刘玄招揽了三千人。

当然,对外宣称三千,实际人数翻了一倍,共六千。

之所以隐瞒,是因为黄巾之乱尚未爆发,朝廷虽因两任昏君而日渐衰微,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。刘玄可不想因募兵过多引起朝廷注意。

三千之数,恰到好处。

这十天里,刘玄也没闲着。

说实话,穿越前的他是个能偷懒就偷懒的人。

但来到这个世界三四个月,亲眼目睹百姓疾苦后,不知为何,即便政务已处理妥当,即便他完全可以把事务丢给下属,即便他能在郡守府喝茶睡觉、使唤婢女……他却始终静不下心来。

每当他想要懈怠,脑海中就会浮现这三个月来的所见所闻。

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将他紧紧包裹。

“或许这就是老班常说的‘成长’吧。”

这十天,他忙着研制水泥。

没错,就是水泥!

配方是从系统商城买的,足足花了他五千声望值。

但刘玄觉得很值——毕竟,水泥可是基建神器!

短短十日间,刘玄便集结了代郡境内所有能工巧匠,日夜钻研水泥配方。得益于系统提供的秘方,当晚便有匠人成功烧制出第一炉水泥。刘玄当即重赏这名工匠五百石粮食,此举犹如千金买骨,立竿见影。

受赏工匠伏地痛哭,感激涕零的模样令众人艳羡不已。刘玄顺势颁布新规:凡改良或发明实用器具者,皆有重赏。此言一出,众工匠顿时干劲冲天,工坊里热火朝天。

水泥既成,刘玄立即在代郡十一县筹建水泥工坊,招募大批劳工投入生产。考虑到铁料匮乏无法浇筑钢筋,他命人在城墙夯筑时掺入坚硬石材。代郡虽石料充足,运输却成难题——官道尚可通行,其余道路尽是泥泞坑洼,野草丛生。

"欲兴其业,先修其路。"刘玄幡然醒悟,当即调整计划:先连通十一县主干道,再延伸至各乡各村。消息传开,百姓无不感激涕零,刘玄声望再度暴涨。

与此同时,代郡人口普查持续进行。随着开仓放粮的消息远播,每日都有流民投奔,总人口已突破三十万。

"禀郡守!"一名书吏入内禀报:"六千新兵已募齐,现驻城外军营。"

刘玄颔首:"有劳了。"这简单一句关怀,却让书吏浑身震颤。他红着眼眶退出时,连声道:"属下分内之事,不敢言苦。"

代县东侧的山谷中。

烈日高悬。

六千名招募来的青壮整齐地站在阳光下,纹丝不动。

独具魅力!刘玄代郡的奋斗故事,《三国:我的玻璃杯价值连城》必读章节全景呈现

若有后世之人目睹此景,必能一眼认出——他们正在站军姿。

站军姿虽无法直接提升战力,却能锤炼意志,磨砺毅力,更重要的是锻造铁一般的纪律!

纪律,乃军队之魂。

无纪律之众,不过乌合之流。

正如四年后的黄巾军,虽拥兵数十万,却因纪律涣散,面对朝廷正规军时一触即溃,终至败亡。

《师·初六》有言:“师出以律,否藏,凶。”

意为行军作战若无严明纪律,必遭凶险。

试想,一支散漫之师,岂会听从号令?即便听令,又能有几分执行力?

因此,刘玄练兵的第一步,便是站军姿。

每日两时辰,晨昏各一。

起初,新兵们对此法满腹疑惑。

然而,他们的疑虑很快消散。

因为——

队列最前方,刘玄挺拔如松,以身作则。

新兵站多久,他便站多久。

见主将如此,众人再无二话。

刘玄同训,另有深意。

其一,强健自身体魄。

他所获系统并非那些能直接赋予神力之物,欲得实力,唯有苦练。

其二,收服军心。

世间至铁之情,莫过于同窗、同袍、同囚、同……咳咳!

除站军姿外,其余时辰皆用于基础队列训练:立正、稍息、齐步、正步、跑步……

成效立竿见影。

短短半月,六千新兵已初具汉室禁军风范,令行禁止初见其形。

一月后,山谷气象焕然一新。

“一二一,一二一,一二一!”

“立正,稍息!”

“齐步走!”

“哒!哒!哒!哒!哒!哒!”

“正步走!”

“踏!踏!踏!踏!踏!踏!”

望着远处整齐划一的六千士兵,刘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。

一个月前,莫说让这六千人走正步,就是随便挑出一百人列队,都难以站齐。

如今却大不相同。

“时机已到,该推进下一步了。”刘玄低声自语。

黄昏时分,新兵们刚用完晚饭,就被教官集合起来。

教官宣布了刘玄的新指令:三日后将举办演武大会,选拔六十名百夫长与六名千夫长。百夫长月俸十石粮食,千夫长则是一百石。

消息传开,全场沸腾。

众人摩拳擦掌,对即将到来的演武大会充满期待。

人群中,那位身高九尺、长须飘飘的壮汉轻抚胡须,眼中精光闪动。

“真是令人期待啊!”刘玄望着群情激昂的士兵感叹道。

返回郡守府途中,刘玄顺道视察了水泥路的施工进度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