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三国:我是曹操的首席谋士]精彩章节试读_[杨牧袁绍]最新章节免费阅读

[三国:我是曹操的首席谋士]精彩章节试读_[杨牧袁绍]最新章节免费阅读

连载中 免费

被袁绍弃如敝履的杨牧,转身成了曹操的军师司马。赵云为他冲锋,程昱替他铺路,荀彧与他共谋。袁绍至死不知:毁掉袁家的第一计,竟始于他亲自驱逐的那个“黄巾余孽”。

时间:2025-10-28 19:16:52

章节试读

公元191年,天地动荡。

渤海袁本初联合北平公孙伯圭挥师南下,冀州震动。

韩文节畏战怯敌,竟将千里沃土尽数献于汝南袁氏。

自此,袁本初坐拥河北要地,虚授韩馥奋威将军虚职,自领州牧大权。

广纳贤才之际,田元皓任别驾,审正南掌治中,更有许子远、荀友若、逢元图等智谋之士齐聚帐下,一时威震河北。

洹水之畔。

邺都城门。

"杨牧!"

"任凭你如何钻营,黄巾余孽的烙印永远洗不脱。"

"若非主公念旧,岂会赐你这五百铜钱?"

"速速离去!"

谋臣郭公则立于城门,满面讥诮。

话音未落。

只见他扬手抛洒,铜钱叮当作响散落满地。

"可惜……"

"连赏钱都接不住的人,也只配趴在地上捡了。"

青石板上,杨牧目光沉静如水。

烽烟卷起乱世尘,一位异乡来客降临东汉末年。初至这片土地,他竟成了冀州地界的黄巾部众,迎面撞上新任渤海太守袁绍的铁骑。

生死存亡之际,尚未获得天启的杨牧只得屈膝投降。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重获新生,他岂愿做他人垫脚石?可黄巾贼的烙印早已扼断他的 ** ,唯有择良木而栖。

归顺袁本初后,他发现这位四世三公的后裔正值创业初期,帐下尚未形成复杂派系。凭借着对历史脉络的洞悉,杨牧自信能成为首席谋士,扭转袁氏败亡的命运。

初露锋芒时,他以黄巾旧部身份助袁绍平定冀州叛乱,又以宏图大略赢得主公青睐。更在韩馥治下冀州人心涣散之际,先逢纪一步献上妙计,助袁绍轻取州城。

未曾想,坐拥冀州的袁本初日渐骄矜,骨子里的门第之见显露无遗。若仅止于此,杨牧最多淡出权力中心。无奈他的才华如皓月当空,照得逢纪、郭图等名士黯然失色。

寒门出身又无世家倚仗,他很快遭到众人合力排挤。待袁绍志得意满之时,在郭图等人日夜诋毁下,终于动了驱离之意。

为保全爱才之名,袁绍遣郭图携亲笔荐书相送,欲使其转投曹孟德。然郭公则妒火中烧,不仅扣下荐信,更在长亭设下这场羞辱之局。

“五百钱?”

三国:我是曹操的首席谋士短篇言情小说_杨牧袁绍在线阅读

“留着给你当棺材本吧。”

杨牧淡淡扫了郭图一眼,目光在邺城城头停留片刻,转身策马离去。

马蹄扬尘间,他在心底刻下誓言:再临邺城之日,必率铁甲万千踏破城门!

“杨牧!”

郭图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,面目扭曲。他本想看对方狼狈如丧家之犬,却像一拳砸进棉絮里,反被那股不卑不亢的劲头噎得胸膛发闷。

“卑贱的流寇,还真当自己受主公器重?”他猛然挥袖暴喝:“来人!”

溪边芦苇轻晃。

杨牧蹲在粼粼水光前,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佩剑。水面上那张憔悴面孔突然扯出苦笑:“终究是错估了袁绍,更小瞧了这世道烙在骨子里的尊卑。”

历史知道的再多又如何?这一年呕心沥血,不过换来被逐出城时马蹄卷起的烟尘。

“哒、哒、哒——”

急促的马蹄声惊飞水鸟。杨牧蹙眉转头,十余具明晃晃的铠甲已横列岸边。

“袁家亲卫?”

他按住剑柄的手忽然一滞。既已贬为庶民,这些追兵......

“放箭!”

破空声骤然撕裂暮色。

显然,

他们此行是为了杨牧而来。

邺城。

州牧府。

“主公,一切已安排妥当,但杨牧心怀不满,不仅拒绝您的好意,还出言不逊……”

郭图布置完一切后,自信胜券在握,便向袁绍复命。

不过,他留了个心眼,担心杨牧之死引火烧身,于是再添一把火,彻底断绝后患。

这样,即便杨牧真死在他手里,袁绍也不会追究,甚至还会暗自赞赏。

“他还说了什么?”

正处理政务的袁绍眉头一皱,面露不悦。

“这……他的话不堪入耳,主公还是别听了,免得动怒。”

“哼!说!我倒要听听,一个黄巾余孽能如何诋毁我!”

见袁绍怒意更盛,郭图眼底闪过一丝冷笑,故作迟疑道:

“他说,主公不识英才,若非他献计献策,冀州根本轮不到您坐……”

“杨牧!”

“区区贱民,我不追究他的出身,反而重用他,已是莫大恩赐!他不知感恩,竟敢如此狂妄?”

“我袁氏四世三公,名满天下,韩馥也不过是仰仗我袁家威名!他真以为兵不血刃拿下冀州是靠他的计谋?若非我袁氏声望,韩馥怎会请我入主,而非他人?”

"亏我还念着往日情分,不但写信将他举荐给孟德,还赠了五十两盘缠,谁知他竟这般诋毁我,实在可恨!"

郭图这剂眼药下得巧妙,寥寥数语便将袁绍激怒,彻底断绝了最后的风险。

不得不承认,郭图确实有些本事。

虽说他献的计策从未成功过,但若论揣摩袁绍心意、察言观色的能耐,整个袁军大营也找不出几人能与他比肩。

"主公,"郭图阴恻恻地笑道,"这杨牧如此可恶,要不要派人......"他说着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。

"不必。"袁绍皱眉沉吟片刻,终究摇头,"不过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小人物罢了。既然已将他逐出,他又未收盘缠与荐书,随他去吧。眼下当务之急是安抚冀州文武官员,以及应对公孙瓒那边......"

他终究不愿为个杨牧,背上杀害贤才的恶名。

......

与此同时,杨牧正面临生死关头。

他清晰地感受到,冰冷的箭矢已锁定自己。死亡的阴影如乌云压顶,令他头皮发麻。

"可恨!难道我杨牧重生一世,就要命丧于此?"

他不甘心。

尚未实现胸中抱负,未曾得见这乱世豪杰,还未在这风云际会之时扬名天下——他岂能甘心赴死!

"嗖!""嗖!""嗖!"

十余支利箭破空而来,凌厉的寒芒封死了所有退路。

"拚了!"

杨牧紧握佩剑,决意殊死一搏。既然前身能当上一方渠帅,总该有些武艺在身。

箭雨被尽数格挡,喘息未定时,敌兵已持刀逼近。

以寡敌众!

杨牧武艺本就寻常,遭遇装备精良的袁军,更是命悬一线。

"主公安心,廖化来也!"

生死关头,远处传来一声怒吼,只见烟尘骤起。

突然——

一支利箭破空而来,径直穿透袁军精铁铠甲。

"常山赵子龙在此,贼子休得猖狂!"

又一声清叱响彻战场,白袍将军如惊鸿现世,枪出似龙吟虎啸。

寒芒点点,杀意滔天。

战毕。

望着赵云、廖化及三百残部,杨牧不禁双目泛红。

这三百余人,正是他昔日的黄巾旧部。

想当初麾下尚有千军,如今仅存这些子弟。

而白马银枪的赵子龙,堪称他在袁营最大收获。

这位位列三国名将谱第二的虎将,当年学艺下山后,慕袁绍四世三公之名投奔渤海。

然寒门出身既无世族根基,又无名士举荐,最终只能埋没行伍。

机缘巧合被编入廖化部,由此与杨牧相识。

得知对方竟是青史留名的五虎上将,杨牧倾心相交,终将其纳入麾下。

袁绍的势力错综复杂,手底下的人各有心思,因此他需要培养一批可靠的心腹,以便于日后行事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,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

得知杨牧被袁绍驱逐后,赵云便萌生了离开的念头,而廖化也恰好有同样的想法。

两人暗中联系了以往信得过的同伴,悄然离开了军营。

“头儿!”

“你这眼睛怎么红了?该不会是因为我们放弃前程来救你,感动得想哭吧?”廖化瞧着杨牧微红的眼眶,笑着打趣道。

“胡说什么!”

“不过是风沙迷了眼,有些不适罢了。”杨牧听到廖化熟悉的称呼,心头涌起一股暖意。

“哈哈哈……”众人听罢,皆会心大笑。

“大哥。”

“这里不宜久留,我们接下来该去哪儿?”轻松片刻后,赵云瞥了眼倒下的袁军士兵,转头看向杨牧。

此话一出,廖化等人也纷纷望向杨牧。

接下来的去向,关系着所有人的前途命运,容不得半点大意。

“我的想法是……”

“去投奔东郡太守——曹操!”

“东郡太守……曹操?”

杨牧的回答让众人愣了一下。

谁也没想到,他竟打算南下投靠东郡的曹操。

“大哥。”

“天下豪杰众多,为何偏偏选曹操?我听说他与袁绍交情匪浅。”赵云眉头微皱,满脸疑惑。

自董卓入京把控朝纲后,天下大乱的局面已然显现。

如今西边有董卓据守长安,休养生息;各地群雄并起,局势纷乱。

北方公孙瓒锐气逼人,冀州袁绍权势日盛,两强相争。

淮南袁术拥兵自重,坐拥富庶之地,已成一方霸主之态。

刘表孤身赴荆州,尽展雄主气魄。

益州刘焉、徐州陶谦、兖州刘岱,河内郡守王匡等,俱是当世英豪。

出身宦官之家的曹操,在此群雄之中,不免黯然失色。

彼时世族门第之风盛行,纵使曹操有刺杀董卓之功,亦难洗刷祖父身为宦官的烙痕。其父曹嵩仰仗钱财疏通,方得太尉之位,更遭世人轻视。

且曹操与袁绍过从甚密,东郡太守之职全赖袁绍举荐。若此刻转投曹操麾下,恐惹猜忌。

人心叵测,不可不防。

"过从甚密?"杨牧听罢,面露讥诮。若非曹操牵制,袁绍或已成就霸业。然官渡一役,袁氏基业尽毁,兄弟阋墙,终使出身寒微的曹孟德问鼎北方。

"大哥,"有人进言,"赵云所言不差,袁曹原是一路货色。不如投奔汝南刘辟、龚都,或河东白波军,皆可安身立命。"

"子龙、元俭,"杨牧摇头,"尔等只见眼前利害,未识天下大势。"

"愿闻兄长高见!"赵云深知杨牧胸有韬略,当即肃立请教。

"当今天下虽乱,实乃世家 ** 之局,余者不过盘中棋子耳。"

“元捡。”

“你说的河东白波军,汝南刘辟与龚都,他们如今的声势能比得上当年的天公将军吗?”

“这如何能比!”

廖化连连摆手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