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,让徐家的小院显得有几分暖意。徐灵破天荒地没有咳嗽,精神头十足地在院子里追着一只蝴蝶。她身上穿着然然带来的粉色小棉袄,像个年画里的福娃娃。徐安也换上了合身的蓝色布衣,正坐在屋檐下,捧着书本朗读,声音比往日洪亮了不少。
然然在厨房里忙碌。说是厨房,其实就是个简陋的土灶。她尝试着用这些古代的炊具,做一顿像样的早餐。锅里熬着香喷喷的白米粥,这是她特意从现代背来的优质大米。她还从带来的调料包里找出盐和一点点猪油,准备烙几个葱油饼。
徐行站在门口,看着这一切,恍如隔世。那个曾经死气沉沉、充满绝望的家,因为一个女子的到来,仅仅一夜之间,就充满了生机与烟火气。他想帮忙,却发现自己笨手笨脚,紧张到无从下手。

“徐公子,你去陪灵儿玩吧,这里我来就好。”然然脸上沾了点灰,却笑得格外灿烂。她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“救世主”的角色,并且乐在其中。
“叫我徐行便可。”他轻声说道,目光落在她灵巧的双手上,“这些……你似乎很熟练。”
“在我的家乡,女孩子都要学这些的。”然然随口胡诌,心里却在想,幸好自己是个热爱美食的吃货,平时没少看美食视频,总算没有露馅。
香气很快从低矮的院墙飘了出去,飘到了隔壁王大婶的鼻子里,她正准备下地,闻到这股霸道的香味,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。她探头探脑地走到徐家门口,正看到院子里焕然一新的景象。
“哎哟,徐家小子,你们这是……发财了?”王大婶嗓门不小,一脸惊奇地走了进来。她的目光在徐灵的新衣服和徐安挺括的衣衫上扫来扫去,最后落在了从厨房里端着葱油饼走出来的然然身上。
“这位是前日捡来的姑娘?”王大婶的眼睛瞪得像铜铃。
徐行连忙上前,拱手道:“王大婶,这是家父的一位故交之女,姓然,家中遭了难,前来投奔的。那日我在林中遇见,没想到,恰是来寻我们的。”这是他和然然商量好的说辞,虽然简单,却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。
“故交之女?”王大婶半信半疑,鼻子却不听使唤地朝着饼子猛吸,“哎呀,这是做的什么,也太香了!用的可是白面?”
然然见状,大方地拿起一个饼子,用干净的叶子包了,递过去:“大婶尝尝吧,家里刚做的。”
王大婶也不客气,接过来就咬了一大口。那又香又脆的口感让她幸福地眯起了眼:“哎呀我的天,太好吃了!这手艺,比镇上福满楼的大师傅还好!然姑娘真是好巧手!”
吃人嘴短,王大婶的态度立刻热情了许多。她拉着然然的手,东拉西扯地问长问短,从年龄籍贯问到是否婚配,热情得让然然有些招架不住。徐行见状,不动声色地挡在两人中间,对王大婶说:“大婶,我们还要用饭,就不多留您了。”
王大婶意犹未尽地走了,手里还攥着那半个饼。她一走,徐行才松了口气,对然然歉意地笑笑:“乡下妇人,口无遮拦,姑娘莫怪。”
“没事,挺热闹的。”然然不以为意,招呼大家吃饭。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,吃着香喷喷的白米粥和葱油饼,气氛温馨得让人心安。
然而,王大婶的“宣传”效果是惊人的。不出半日,整个村子都知道了,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徐秀才家,捡来个天仙似的姑娘,还天天吃上白面了!一时间,各种猜测和议论在村里传开。有人说是徐家祖坟冒了青烟,钱婶等人说那姑娘来路不正,更多的人则是抱着看热闹和一丝嫉妒的心态,不时地往徐家小院瞟上几眼。
下午,村正李老爹拄着拐杖,亲自上门了,他看着徐家的新气象,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。
“徐家小子,昨天那女子是你家亲戚?”李正开门见山。
徐行恭敬地将他请进屋,奉上然然带来的茉莉花茶,将商量好的说辞又说了一遍。李正呷了口茶,眼睛一亮:“好茶!”他打量着然然,见她气质端方,不似寻常村女,便信了几分。他点了点头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既是故人之后,好生安顿便是。只是……你家如今光景好了,也要注意些影响。财不露白,免得招来是非。”
村正的目光扫过院角还没来得及收拾的物资包装袋,意有所指。徐行心中一凛,躬身道:“多谢村正提点,晚生记下了。”
送走村正,徐行和然然相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。然然没想到,自己只是想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,却在无意中将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。而徐行则更加深刻地体会到,没有力量的富足,只会引来觊觎和灾祸。
“看来,我们得低调一点了。”然然吐了吐舌头。
“不是低调,而是要尽快拥有能守护这一切的力量。”徐行看着正在识字的弟弟和身体渐好的妹妹,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,“然然,我想……我必须去参加科举。”
这正是然然希望看到的。她用力点头:“好!你需要什么,我都给你弄来!”
徐行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,心中一暖。他知道,这条路会很艰难,但现在,他不再是孤军奋战了。

